还原校园贷原貌:禁得了欲望,禁不住需求-凯发登录网址

凯发登录网址

还原校园贷原貌:禁得了欲望,禁不住需求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09-12 15:47


半年以来,不断有舆论曝出各地高校出现高利贷、暴力催收等恶性事件,同时从银监会到地方金融办也频频出台严打校园金融的政策。这让校园金融的话题在继2009年银监会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之后,再度引发广泛关注。9月5日,从校园分期市场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企业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外界纷纷认为,这是监管压力所致。 

校园金融领域真如大家所议论的那般危险和不堪吗?大学生的金融需求难到不应该被满足吗?监管打击又真的能让校园金融行为消失吗?带着一系列的疑问,馨金融联系到了一些享受过校园金融服务的大学生,以及从事过相关校园代理业务的年轻人。 

和那些遭遇高利贷、暴力催收事件的大学生一样,这些年轻人也并不能展现校园金融的全貌,他们也只能凭一己之见,向我们展现他们所接触和了解的真实校园金融。而我们也只能通过转述他们的经历和回忆,来还原一次真实的校园金融行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01、联合学校社团地推 

2014年8月末,李飞在大二暑期的最后几天回到学校,纵使已经是经历过两年开学季的“老学长”,李飞还是被学校里各大校园分期平台地推的大阵仗吓了一跳。 

“在学校里你几乎看不到没有被绑着横幅的电线杆和树,尤其是食堂和操场附近,上面都写着××公司欢迎新同学或者开学季优惠、分期免手续费之类的标语。”李飞回忆,“这些公司地推的帐篷就搭在各种社团招新的宣传点旁边,新生是不可能绕得开的。你只要稍作停留,地推人员就会热心地询问你是不是需要帮助,而且交流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你的学长学姐,你怎么好意思拒绝他们手里的传单呢?” 

这些被塞到新生们手上的传单虽然做的谈不上精美,却很有诱惑力。传单上面大多印着单反、电脑和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图片,下方标注原价被一道横线划掉,新价格用红体加粗后面还加着惊叹号。时至今日,李飞仍然记得,在传单上,一部iphone的价格是“252元/24个月!”。 

“有些人会觉得如果能买个iphone,每个月省一点生活费挺值得的。但即使你没有这个需求,做地推的学长学姐们会希望你帮忙注册一个账号,帮助他们完成业绩目标。当然,他们会强调注册了不一定要买,但是以后也许用得到,他们还可以送你一个小礼物作为答谢。”李飞说。 

李飞口中的这些做地推的学长学姐们,就是校园分期市场中所谓的高校团队,他们的成员大多是在校学生,其主要任务是拉人注册账户,以及在校园内推广和宣传企业活动。与之相对的是商务bd团队,组成既有毕业生,也有在校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商务团队负责的是找线下数码商店谈合作,使消费者在线下消费时,也可以通过该分期购物平台进行支付分期。 

这些高校团队和商务团队的薪资结构大多数都是底线加上业务提成,高校团队的业绩考核是按用户注册人数,以及团队所负责区域的实际交易量来测算;但其中负责信审服务的高院团队成员则是领域定薪。而商务团队的业绩考核则是由合作商户所发生的分期交易量来计算。 

每年的3月和9月开学季是业务增长最快的时候,这两个月不少团队成员的收入可以上万。对于许多在校生来说,是十足的诱惑,这也是许多校园分期平台的地推团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除了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地推机制之外,校园里特有的社交环境也加速了交易的增长。 

在开学后不久,李飞也被他的学长找去帮忙在新生宿舍楼发传单。不过这个学长的身份有点特别,他既是学生会主席,当时也是一家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的高校经理,下面还带着3、4个人一起组成一支高校地推团队。这种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在校园分期市场的推广过程中并不鲜见,因为这些校园分期平台的策略大多是与高校里的学生会组织、社团合作,赞助或冠名他们的活动,以此获得学生们的关注,并利用这些学生组织的社交属性和影响力迅速撬动市场的成长。 

据李飞回忆,有两家大型的校园分期平台几乎每到开学季都会在学校里办活动。(据校内传闻,哪些公司可以进入哪些学校也是需要与高校管理人员疏通关系。)他曾经参与组织过一些校内的线下推广活动,搭帐篷、拉海报、办展台,企业会给2万块钱左右的预算,除去成本和中间层的消耗,分到每个学生的也有好几百、甚至上千。 

02、攀比刺激交易 

除了参与过校园地推,李飞也是一名早期的校园分期平台消费者,他人生的第一次贷款经历便是在一家校园分期平台上购买的一台iphone手机,每月还款252元,共分24期,这252元中包括每个月31元的服务费。 

“因为我和高校经理(即学生会主席)比较熟,当时要买手机的时候就觉得,如果能帮他增加点业绩也挺好。”李飞回忆,“申请之后觉得没有想象中复杂,还是挺方便的。”从提交申请到最终拿到手机,不过是一两个小时之内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app申请——面签——电话风控审核——拍照反馈四个步骤。 

首先是在app上提交申请,选择学校、提货地点、面签方式等等。然后可以到直接到高校驻点进行面签(也可以让信审人员上门面签),除了带上身份证和学生证,只需填写一份合同,其中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室友的凯发登录网址的联系方式、父母的凯发登录网址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所有材料大概准备了半小时,上传到ipad上审核。” 

过了一会儿,李飞就接到了深圳风控部门的来电。电话那边逐一核实了他的购买需求是否真实以及个人身份资料,最后对方又强调告知几处合同条款,以及商量确定了每个月的还款时间,并提醒如果逾期会有罚款。在通话结束后几分钟,ipad上显示审核通过。高校经理拿出一部iphone让他确定包装是否完好,又让他捧着iphone拍几张照片上传。高校经理特意强调让他拍照的时候笑一笑,显示出拿到新手机的开心心情。 

拍照的过程虽然有点尴尬,但是比这更让李飞觉得惊讶的是,他这次纯属“还人情”的举动,引领了身边同学们的一次规模不小的“分期潮”。 

“在我买了手机之后,很多人问我具体是怎么操作的,每个月还钱的压力大不大。可能很多人还是挺想尝试的,但是害怕还不上钱吧。”李飞说,“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我的影响,后来我室友和同班同学也有很多人分期买了单反和手机。” 

一家校园分期平台的工作人员也透露,这类现象在高校较为常见,地推团队只是增加用户注册数,但一旦有人真正实用分期购物的金融服务,他身边的人也会渐渐对这种金融方式产生信任感,从而加大他们也同样使用分期消费的概率。很大程度时源于同学之间攀比、从众的心理,而分期购物也成为一种在高校颇为流行的消费方式。 

尽管使用分期的人不少,但是关于媒体频频曝光的校园内高利贷、暴力催收事件,李飞和他的朋友们都表示没有亲身经历过。按照他们的说法,贷后的管理会有系统提醒和电话提醒。实在有人没有还款,高校经理会去当面提醒下,或者联系借款人父母。接触校园分期至今,他们也没有遇见恶意逾期的情况,多数只是学生忘记还了。 

03、围猎“独角兽” 

过去的半年里,在校园提供消费分期、信用贷款、熟人借贷等金融产品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监管和舆论的联手剿杀。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校园金融领域的两家独角兽企业——分期乐和趣分期,当然,其他同类型的公司也在监管之下承受重压。 

今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认为部分不良网贷平台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诱导学生过度消费,以致陷入“高利贷”陷阱。 

这是监管层第一次透露对校园网贷风险的关注,随后,密集的监管文件、意向频发。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银监局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 

随后是校园网贷活跃的深圳。在其近日下发的9条禁令中,除要求校园贷平台做到风险提示、借款学生审核,还强调了对借款用途的审核,“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贷款”。深圳互金协会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在三个月内完成存量整改工作。 

在8月底举行的网贷监管细则发布的记者会上,银监会发言人也表示,对校园网贷采取五字整治方针:停、转、整、教、引。 

外界认为,一系列严厉的监管措施导致趣分期在9月5日宣布退出校园分期市场,转而进军非信用卡人群,提供消费金融服务。而分期乐虽然仍在校园分期市场坚守,但也曾公开表示,由于有10万分期乐平台上的大四学生或研究生走进了职场,成为了白领用户,分期乐将取消用户年龄限制,进军白领市场。 

04、争议校园金融 

虽然监管对提供校园金融服务的公司“痛下杀手”,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校园金融的需求和市场却并不会因监管而消失。

校园贷款业务一直存在,并非几家创业公司凭空挖掘出的用户需求。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占比近50%。 

多年以来,盘踞在校园金融领域的不仅仅有近来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电商企业,银行、小贷等机构同样有参与。 

校园金融虽是金融领域中较为特殊的一支,但在这一细分领域仍有类别。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大学生的金融需求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助学贷款和消费类贷款。 

其中,助学贷款的主流供给方式仍是银行和学校合作提供。但消费类的金融供给方则在近年来发生了不少变化。先是银行信用卡成为主流供给方,但后来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这部分需求则变成了小贷和民间金融涉足,直到后来互联网金融崛起,成为了校园消费类金融需求的主要供应方。 

目前,针对校园市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有三类。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以分期乐、趣分期为典型代表,部分平台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从多地监管规定的措辞来看,政府实质想打压的是校园市场中消费类金融的供给商,而对助学贷款的供给商则留有余地。 

但这样的做法或许难以奏效。当需求存在、并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时,掐断一类供给通道只会让其它供给方式壮大。 

最早,银行是校园金融的主要参与者,主要通过助学贷款和发放信用卡的方式服务大学生群体。如今助学贷款业务仍在与学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但信用卡却早被叫停。 

2009年7月,银监会下发通知,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其缘由是,银行对学生还款能力审查不严,学生消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导致还款困难等。 

禁令出台导致校园金融市场的供应出现短暂空缺,但需求并未减少。这一背景,也是分期乐、趣分期等公司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在一两年时间内飞速扩张业务、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原因。但在这期间校园金融需求则主要由高校周边的小贷公司,以及民间金融满足。其背后所隐含的不确定性和恶行事件的发生率并不会低于互联网金融,甚至更为严重。 

2013年开始,校园分期平台出现后,以3c产品为切入点迅速占领了以往校园内的消费金融需求,并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在全国各地的高校迅速扩张。如果互联网金融被顺利监管,这类校园金融很有可能走向阳光化和合规化,亦符合当今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但如果监管的导向是既打压互联网金融平台,又叫停银行信用卡,那么看似严厉和保护大学生的监管,恐怕会将一部份确实有消费金融需求的大学生推向了阴暗的民间金融和地下金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