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皆知,事务所有着美名——“人才的摇篮”,但是同样有着恶名——“鲜花收割机”。
事务所,呆不下去了,无论是主观的,有更好的机会,更好的平台,追求新的梦想去了;客观的,心累了,人倦了,能力匹配度不佳等等,事务所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1、技能
初入事务所时,我就有所感触,不少刚刚入事务所的同学,总有一种迷茫感……迷失在项目上,迷茫在底稿中,大忙期间,估计忙的你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何况想,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一份底稿接着一份底稿,在不断的追杀,与被追杀中博斗,你可以从这里面获取什么呢?
开底稿的经验,抽凭的经验,勾稽的能力,扎或者挤的能力……
你幻想在低级别的时候去了解高大上的“内控”,公司“运营与盈利模式”,公司的“预算管理”……
或许可以若有若无的去感受一些,但那还是需要你有那个心去体会与了解……
在事务所3年给自己带来整体感觉,概括如下:
不好的地方: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高,老出差不着家,忙起来顾不了家,小时收益率低,对企业缺乏有效深度的了解,审计价值感缺失,走过场,枯燥感不时涌现,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满挑战,纠结、完美主义、人际关系简单……
好的地方:抗压能力强,沟通能力得到锻炼,见识广度提高,对于一般商业规则的理解加强,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知识积累加强,成就感,人际关系简单……
为什么人际关系简单在两个地方都出现,因为这个就像双刃剑,呆在事务所的时候,还是觉得很舒服,蛮开心的;但是当你离开进入更为复杂地方时,适应力就会下降,不适并产生阵痛期。事务所,除合伙人外,其他员工更多靠专业技能吃饭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比较少;有的企业,或许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技能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很多还是需要自主有意识的去做,如果仅仅是为了开底稿,一个级别提升,开一个级别的底稿,为了底稿而底稿,为了调整而调整,为了报告而报告,那么你可能获取到有营养的部分就变少了,这个也印照了事务所的模式。
2、机会与选择
曾经有看过一个文章说,在事务所超过6年的员工才可以称为稳定的员工,笔者表示也非常赞同……
事务所的选择其实是有波峰和波谷:
前面的1-2年,你更多是专注于底稿,各方面都显得稚嫩,主动离开事务所的选择或者机会或许就没有那么多;
中间的3-6年,因为你的经历,在独立带队,沟通,业务能力,见识,证书,经验……都有积累,年龄还存在竞争力,量变到了质变,选择将逐步多样化,机会更多,可以去企业、去银行、去券商、去咨询公司、去私募、或者坚定的继续走下去等等;
接着的7-10年,这时候因为家庭的考量,工作习惯的问题,年龄的因素,收入的制约,选择开始逐步收窄,合适的机会也将变少;
10年之后,小虾米不敢斗量各位老板和老大的选择了